首頁
智慧建築新趨勢
一、 前言
臺灣自七十八年引進智慧建築之觀念以來,隨著建築物自動化理念的推動,各相關產業也隨之活絡,帶動整個社會的繁榮。營建自動化政策的開始,持續進行智慧建築的調查與指標研究,並研訂了智慧建築的設計規範。於九十一年制訂了智慧建築的評估指標,九十二年推出智慧建築標章,其後行政院為促進資通訊(ICT)與建築產業跨領域結合發展,於九十四年產業策略會議中提出智慧化居住空間政策,瞭解台灣的科技優勢,善用電子化、數位化、資訊化的科技技術,創造人文與科技兼顧的智慧生活願景。
又推動新興智慧型產業為國家當前重要政策之一,行政院為提升建築物導入綠建築設計及善用我國ICT智慧型高科技產業之優勢,發揮更大整合效益,於99年12月核定通過「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99-104年),結合綠建築設計技術與智慧化設備推動智慧綠建築,以達到全面提升居住環境品質、加強節能減碳並帶動產業發展三贏目標。
所謂「智慧綠建築」,係指以建築為載體,導入綠建築技術及智慧型高科技技術、材料產品之應用,使建築物更安全健康、便利舒適、節能減碳又環保。至於推動策略經參考國際趨勢,並考量現行標章內容及其評估制度與技術發展等因素,採「綠建築標章」及「智慧建築標章」併行推動之方式,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建築物若獲得綠建築標章或智慧建築標章皆可廣義稱為智慧綠建築,而從狹義的範圍來定義則必須同時獲得綠建築標章或智慧建築標章者方為落實智慧綠建築之建築物。
二、 智慧建築標章評定制度
(一)智慧建築標章簡介
自民國92年推動智慧建築標章後,即有智慧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2003年版與2011年版兩種版本,目前新申請之案件全都僅適用智慧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2011年版之基準,惟先前已申請通過智慧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2003年版之後選證書者,可適用候選證書評定之基準,換發智慧建築標章。因此,評估基準會隨時代演變或科技不斷進步而將評估內容適度進行調整,以利評估制度能滿足使用者需求並考量技術或工法的進步符合產業界未來之導向,故執行單位協助輔導業界多年以來,仍建議新建建築物於建築物規劃設計階段時便導入智慧建築相關設計理念,於設計階段即進行候選智慧建築證書之申請,以利確保規劃設計能夠滿足各項評估指標之基準,若未滿足指標之需求,因尚在規劃設計階段,仍可增加智慧建築指標內容導入建築物規劃設計之中,未來建築物完工之後,營造單位若能依設計單位之規範與圖說進行各項工程之施作,於建築物完工後申請智慧建築標章應能符合評定基準通過各指標之評定,因相關書圖文件已於候選證書階段通過評定審查作業,更有利於標章評定作業之進行,若有部分指標內容項目變更設計,亦可針對變更項目於送審內容中敘明,若功能仍可滿足或高於評估項目需求,經評定小組評定通過亦可取得標章。
而我國新舊建築物之比例概略為3:97,因此,既有建築物亦適用於智慧建築標章的申請,若現況能滿足智慧建築標章評定之基準,通過審查後亦可獲得智慧建築標章,在內政部頒佈之「智慧建築標章申請認可評定及使用作業要點」中清楚載明,現將上述要點內容部分摘錄如下所示:
1. 智慧建築標章申請認可評定及使用作業要點第二條第一款清楚敘明,智慧建築係指藉由導入資通訊系統及設備之手法,使空間具備主動感知之智慧化功能,以達到安全健康、便利舒適、節能永續目的之建築物。
2. 智慧建築標章係指已取得使用執照之建築物、經主管建築機關認定為合法房屋或已完工之特種建築物,經內政部認可符合智慧建築評估指標系統所核發之標章。施工完成尚未取得使用執照,於評定通過通知函到三個月內,檢附使用執照送評定機構取得評定書,向內政部申請認可頒授之標章。
3. 候選證書係指指已取得建造執照尚未完工之新建建築物,或施工中之特種建築物,經內政部認可符合智慧建築評估指標系統所核發之證書。尚未取得建造執照,於評定通過通知函到三個月內,檢附建造執照送評定機構取得評定書,向內政部申請認可頒授之標章。
(二)智慧建築標章指標意涵介紹
智慧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2011年版中提到建築物智慧化之面向包含「主動感知的能力」、「最佳的解決途徑(系統的綜效)」、及「友善的人機介面」等三大精神,為使智慧建築之評估得以更加符合建築物智慧化精神與時代潮流,新版智慧建築指標架構依據各指標之性質區分為「基礎設施指標群」與「功能選項指標群」兩大指標群。
基礎設施指標群包含資訊通信、綜合佈線、系統整合及設施管理等四項指標,其關係建築物智慧化功能呈現之各項基礎環境之建設及管理維護機制,而功能選項指標群則包含安全防災、健康舒適、貼心便利及節能管理等四項指標,其為建築物智慧化功能之具體呈現,並得以清楚顯示智慧建築之具體效益與意義,新版智慧建築評估指標依據各指標基準於建築物智慧化之重要性,將各評估指標基準類別區分為基本性基準、必要性基準與鼓勵性基準指標等三大類別。
1. 綜合佈線指標
綜合佈線是一種提供通信傳輸、網絡連結,建構智慧服務的基礎設施,其目的在提供智慧建築得以綜合其結構、系統、服務與營運管理,運行最佳化之組合,達成高效率、高功能與高舒適性的居住功效,同時滿足使用者的舒適性、操作者的方便性、設備的節能性、管理的永續性與資訊化的服務性。建築物之智慧化,首要在建置各種資訊、通信、控制與感知系統,提供現代生活的高速連網、語音數據、資訊擷取、影音娛樂、監控管理與便利居家等服務,而系統之連結與整合,則須倚賴綜合佈線有效之規劃建置與管理。
2. 資訊通信指標
智慧建築所需之資訊及通信系統應能對於建築物內外所須傳輸的訊息(包含語音、文字、圖形、影像或視訊等),具有傳輸、儲存、整理、運用等功能;由於科技發展快速,資訊及通信之傳輸速度也在不斷的提高,所需傳送的資訊量也不斷的增加,因此,智慧建築之資訊及通信系統應能提供建築物所有者及使用者最快速及最有效率的資訊及通信服務,以期能確實提高建築物及其使用者的競爭力;相關資訊及通信系統機能的規劃、設計、建置與維運,必須確保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使用的方便性及未來的擴充性,並充分應用先進的技術來實現。
3. 系統整合指標
隨著現代化科技的進步與人們的需求,各種應用建構在建築物上的自動化服務系統不斷的創新與發展,種類繁多複雜,如空調監控系統、電力監控系統、照明監控系統、門禁控制、對講系統、消防警報系統、安全警報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等等,但因這些不同的應用服務子系統,常出自不同的製造商或系統商,使得系統設備間無法資源共享,彼此間的訊息也無法相互溝通與綜合協調運用,而限制了建築物整體服務管理的成效,也阻礙了建築物未來的永續發展。
因此,「系統整合指標」是基於建築的永續營運管理與發展來訂定的,其目的是做為評定在建築物內各項自動化服務系統在系統整合上之作為、成效與效益,也能藉此讓建築業主與管理者可以了解,對於建築物各項智慧化系統在規劃導入之時,在系統整合上應考量與注意的重點與方向,期能達到提高整體管理的效率與綜合服務的能力,降低建築物的營運成本,且能發揮在建築物內發生突發事件之控制與處理能力,將災害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4. 設施管理指標
智慧型建築之效益係透過自動化之裝置與系統達到節省能源、節約人力與提高知性生產力之目的。其所可能涵蓋之系統設施將包括資訊通信、防災保全、環境控制、電源設備、建築設備監控、系統整合及綜合佈線與設施管理等系統之整合連動。即運用高科技把有限資源及建築空間進行綜合開發利用,以提供舒適、安全、便捷之使用環境,並有效地節省建築費用、保護環境及降低資源消耗。所以需有良好的設施管理才能確保各系統的正常運轉並發揮其智慧化的成效。設施管理系統之設計除須滿足現有相關法規之要求外,確保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使用方便性及充分應用先進技術來設計為目標,以使建築物保持良好智慧化之狀態。
5. 安全防災指標
安全防災指標是於評估建築物透過自動化系統,分別從「偵知顯示與通報性能」、「侷限與排除性能」、「避難引導與緊急救援」三個層面下,對於可能危害建築物或威脅使用者人身安全之災害,達到事先防範、防止其擴大與能順利避難之智慧化性能指標。因此,安全防災主要目標(Goals)是以保命護財為核心,以更有效且符合人性化與生活化設計為方向,提供使用者一安全無虞之使用及生活環境;其執行目標(Objectives)則並不是漫無止盡的投資與增設系統,而是於現階段科技發展下,思考以合法規設之安全相關設備如何以可行、有效之方式,產生適當的連動順序,進而達到設備減量與系統整合,以及主動性防災智慧化程度。
6. 健康舒適指標
「健康舒適」指標區分成「空間環境」、「視環境」、「溫熱環境」、「空氣環境」、「水環境」與「健康照護管理系統」等六大項目。所謂「空間環境」指標乃是指建築物室內空間具有開放性與彈性,可提供高效率與便利的工作環境,以保持室內空間的便利性與舒適性。「視環境」指標乃是指建築物室內採光環境與照明環境間所形成之室內綜合視覺環境舒適性的指標。「溫熱環境」指標乃是指建築物室內溫濕環境與空調環境間之舒適性處理對策的指標。「空氣環境」指標乃是指建築物室內空氣清淨與空氣品質控制之處理對策與健康性的指標。「水環境」指標乃是指建築物室內生飲水系統水質處理對策的指標。「健康照護管理系統」指標乃指藉由醫療支援服務提供共用空間與專用空間中醫療資訊服務與醫療服務之健康環境。
7. 貼心便利指標
貼心便利指標主要區分為『空間輔助系統』、『資訊服務系統』、『生活服務系統』三項指標項目,「空間輔助系統」係指能提供使用者在空間中迅速搜尋公共資訊,且能安全便利無障礙的抵達地點,包含了公共空間資訊顯示、各種通用且無障礙的輔助系統、語音提示服務和導覽服務。「資訊服務系統」則是提供使用者即時的訊息服務,能快速了解食衣住行娛樂相關訊息,並透過環境和能源的顯示了解空間環境和能源使用狀態,此指標的評估項目包括即時訊息服務、線上購物系統、食衣住行等各項生活資訊服務、環境資訊和能源資訊的顯示以及儲物管理系統等。「生活服務系統」則是指生活中貼心的服務系統,如訪客的接待和信件的收發、管家服務、娛樂服務以及創造各種情境環境的紓壓服務。本指標之擬訂乃為提升使用者之生活品質,鼓勵「人性化」之空間規劃設計,創造「便利」的貼心服務,以期塑造出優質的智慧化居住空間。
8. 節能管理指標
以往建築設備的發展,主要是提高建築的經濟性與便利性,但隨著社會的富裕,對舒適性的要求逐漸增加。然而為了維持建築環境的舒適,建築設備消耗掉大量的能源,在地球環境意識抬頭的今日,考慮各項節能之技術已漸成為建築設備重要的課題。本指標以「節能效益」與「能源管理」等面向為評估內容,主要評估智慧型建築物設備系統之節能效益,以各類建築物用電之空調、照明、動力設備等為主,評估空調、照明、動力設備等設備系統是否採用高效率設備,是否具有空調、照明、動力設備之節能技術,是否具有再生能源設備等,再配合評估是否具有能源監控管理功能。